新闻资讯 体育资讯 汽车资讯 生态环保 法治资讯 教育资讯 医疗资讯 食品安全 母婴资讯 房产资讯

编剧张冀:创作的灵感来自“真实”,看好90后编剧(2113期)

发布时间:2020-01-04 12:10:15

0

文丨 张冀

从文学青年成长为职业编剧,编剧张冀创作出多部佳作。

电影作品《中国合伙人》《亲爱的》多次获得编剧奖项,涵盖中国电影华表奖、北京国际电影节、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和中国影协杯。由他编剧的电影《中国女排》即将在大年初一与观众见面,另一部近作《李娜》也有望在今年上映。

以下为演讲内容:

尊敬的王兴东会长、各位老师、各位来宾、各位同仁,大家好!学会副秘书长杜红军给我出了一个题目,让我讲一讲现实主义。

 现实主义”是观众的渴望、编剧 的挑战

电影创作的现实,就是“不容易”。这几天我在看《中国女排》剪辑,有些台词还要再改,昨天凌晨四点我才回家,又睡不着,看《教父全剧本》,一直到五点多才睡着。

正经说到电影剧本的“现实主义”,我有一个自己的切入点。这两年我也参加过一些行业研讨会,与会的有导演、有演员、有管理者。在会上,大家经常说缺好剧本,演员也在等剧本,行业也在等剧本,但是轮到我发言,我通常会说 “非常看好未来的年轻编剧”。这不是当着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的大家才这么说,我真的非常看好他们!

2019年12月22日,编剧张冀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年会现场

回想我们70年的创作历程,许多经典电影成为了我们儿时的回忆;如果说我今天是一个创作者,那些中国电影的历程就是我记忆中、血液中的一部分。大概从2008年开始,我们进入到类型创作的高峰期,到今天十几年时间,其实基本的类型创作我觉得已经差不多走完了。

也就是说,以前你可以只写类型电影,你可以从好莱坞、从韩国借鉴一些类型技巧、类型故事的规则去创作,但是现在,类型的“红利”已经基本分享完了,特别是剧本层面。

这十几年过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,你可以说它是“现实主义”,你也可以说它是“生活的”,也可以说是“写实的”,怎么叫都好,但是 观众非常渴望在荧幕、在银屏、在手机,看到他们自己、看到真实。

创作“真实”的故事,去生活中寻找细节

我是在2012年左右,从一个写电视剧的枪手真正介入到创作,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大的改变,我接触到了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故事。从那个时候到现在,几乎每一部作品的创作,我都花费了一年以上的时间,其中《李娜》是三年,每一部作品都是真实人物和真实故事。

创作“真实”的故事,你会碰很多困难,最直接的就是如何让真实人物同意你改编他的故事,但是“真实”让我很开放地面对了创作,这对我来说帮助很大。

举一个例子,写《中国女排》的时候,有一天我去球馆,一个基层的女排教练说:“你知道什么叫二传吗?”她就把我带到球网的边上,那个馆里当时没有人,黄昏的阳光照在球馆里,旁边有几个年轻的队员在训练。教练跟我讲:“球在二传手上有各种可能——它能传到球馆的各个方向。”我在那一刻突然觉得写这个戏的感受和感觉有了。

剧本的写作,需要你进入生活去寻找创作灵感。这几部戏,我每一次找到灵感都是在跟一个人面对面,听他讲亲身经历的时候;或者他牵着你的手,说:“我什么事都没有。”他明明很痛苦,他语短情长,深哀貌浅,你就觉得他传递了很灵的东西到你身上,那个时候我就会下笔,没有找到那个之前我通常不会下笔,我只是收集资料。

我们要真的更勇敢地到生活中去,更细腻地到生活中去。到生活中去找什么?找细节。不要预设人物、主题,就是到生活中找各种各样的细节,那些细节可能你这一整部戏都没有用,但是对你的创作观念、对你整个书写的经验都非常有用,当它积累起来,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。

寄语90后编剧:

带着你们的电影意识,谦虚地走入生活

回到刚才说的问题,为什么我看好年轻的90后编剧?因为现在的电影学院、中戏出来的90后学生,他们是很有电影感的。他们从小看影像长大,知道电影这东西各种类型大概的框架、结构、感觉是什么。我是一个从文学青年一路走来的,我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影剧本写作训练,我从一个文学青年成为电影编剧,其实走了很多弯路,但是这帮90后身上是有先天的东西。

这几年,我也做了一些项目的顾问,在各大公司看到了一些年轻人。他们还不是编剧,只是剧本策划,但是在尝试着跟一些编剧写剧本。我发现这些年轻人从美国等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回来,电影感非常清晰,九分序列法、三幕结构已经不是背口号了——十年前我们还是背口号,每次开会说这个,现在已经不用背口号,这些都在他们的骨子里,这非常好,现在他们缺的只是生活。

一个演员18岁可以演他自己,但是一个编剧18岁不见得能写清楚他自己。他可能不了解自己,编剧还要了解全局、了解人物、了解细节。培养一个好演员的时间不见得能培养出一个好编剧,所以全行业要“等风来”。我觉得我今天就是要等90后的新编剧们出来。

既然90后你们有新的电影感,你们是新的电影人,我现在就告诉你们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:你们要到生活中去,像我曾受到的鼓励一样,到生活中去,到菜市场、到球场,去跟那些人聊天,感受他们的气场、他们的辛酸、他们的生活。

这个过程可能要五年、要十年,这些90后才会成长,但是我觉得这代人如果真的找到了方向,打通了“任督二脉”,就绝对不会像我们现在一样——大多数编剧还在讲维权,还在和演员抗争。

我是一个很低调的编剧,我只会写,不太会讲。但是,我也默默地坚持在一线抗争,因为确实有演员看不懂剧本,面对看不懂剧本的演员,我的策略就是拉拢导演,一般导演会站在我这边。

我觉得到90后这一代,他们会表现出最佳的创作力,形成电影行业真正的中间层面。

我今天的讲话主旨就一个,寄语年轻人:我希望你们带着更良好的电影教育、更良好的电影意识,谦虚地到生活中去,谦虚地看见你们的父母、看见你们的社会、看见你们的人民,然后重新认识自己。

我相信五年、十年以后,是中国编剧、中国电影文学的黄金时代。

谢谢大家!